今年暑期,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围绕“爱国力行勇担当,青春奉献心向党”的主题,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背景,同时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共组建了56支团队500余名队员,通过返乡服务、理论学习、创新创业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助力疫情防控,青春战疫不停歇
由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组建的“食代先锋队”,结合专业特色,针对消费者膳食健康、食品选购、餐饮行业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开展调研,探究食品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助力打好复工复产攻坚战。
“食代‘疫’号”“抗疫啦啦队”等团队立足自身专业优势,通过采访调研等形式,从城乡公共管理、志愿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动员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利用防疫小知识宣传手册和宣传海报,帮助社区普及防疫知识,协助做好防疫宣传工作。
“战役考察青年小分队”连线采访雅安市人民医院与雅安市疾控中心,深入了解在疫情爆发的不同阶段展开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并与支援疫情高风险地区的医生对话,学习各地战疫“秘法”;调研雅安范围内群众对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及相关建议,并将信息采集结果制作为调研报告反馈给雅安市人民医院,为当地抗击疫情贡献“食院力量”。
结合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玩出花样
食品学院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依托产学研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思路。
面对植物基食品的流行,“食载酱心队”尊崇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李锦记杯”为平台,开展传统中式植物基调味料的创新性研究,致力于方便型植物基酱料包的研发,以迎合食品行业对植物基蛋白用于实际生产的新潮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但常常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听信谣言适得其反。“食物扫描与饮食分析APP研发团队”通过对人们饮食习惯、软件实用度等方面进行调研,针对健康膳食科普、制定专业建议等方式设计开发一款实用型软件,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与此同时,“一面之缘团队”“辣椒粉射频工艺小队”等多支队伍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利用学院与企业共建的平台,增强自身就业创业竞争力。
紧跟时政热点,学思践悟促成长
食院学子紧跟时代步伐,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由学生干部牵头创立的“‘新食代’青年读书社”在集中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之余,举办线上读书沙龙和观影活动。成员们研读《焦裕禄》《口述申纪兰》等经典作品,从党的好干部的言行思想中汲取精神力量。
“‘两会’小分队”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为切入点,聚焦两会内容、理解两会内涵、领悟两会精神、传达两会宗旨,开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共享共同、民生保障、健康中国、全面小康、民法典草案等主题学习,把握时代发展走向,并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探讨人民饮食健康问题,向大众展现了对新时代政策的“食院理解”。
投身社会服务,献礼川农大精神
今年正值“川农大精神”正式命名20周年,食院学子线上线下相结合,近距离感知和体味川农大精神,讲好川农大故事,并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
“知-行-研实践团队”通过采访校档案馆老师以深度了解四川农业大学“川农大精神”诞生及正式命名的前后历程;联系并对话身边的优秀川农人,在他们志愿服务、公益支教、科研兴农等筚路蓝缕创业史中感悟“川农大精神”的践行与传承。
“或许我们的起点不够高,但川农给了我们广阔的平台。”在众多公益教育团队中,有一支队伍尤为特殊,17名团队成员全都是从职高考入川农这座高等学府。川农大精神的激励鼓舞、食品学院的关怀温暖让他们深受触动,为高职学子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帮助,让他们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成为小队成员共同的愿望。
“蜗牛星”团队在校赛与区赛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获得“为乐公益组织”的执行权,并与云南财经大学等高校团队联合达成1+1合作模式,共同开展活动,为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丰富留守儿童暑假生活贡献了力量。
食品学院“艺术团义演团”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食品科学楼进行了公益演出,并通过映客、B站等平台直播,将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真情致敬负重前行的抗疫工作者、抗洪军队,歌颂团结拼搏的战斗精神,体现了川农学子的人文关怀,弘扬了川农大精神。
此外,食品学院还有多支队伍在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多个领域开展社会实践。食载青春,热夏同行,食院学子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总书记对青年的深情寄语与殷切希望,去往人民最需要的地方。